干碍
词语 | 干碍 |
---|---|
拼音 | gān ài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关涉;牵连;妨碍。解释二: (一)、妨碍;关涉。 三国 蜀 诸葛亮 《正议》:“况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可得干碍者哉!” 宋 张载 《经学理窟·诗书》:“民虽至愚无知,惟於私己然后昏而不明,至於事不干碍处则自是公明。”《水浒传》第十四回:“初时又不认得管营,向后我将按酒入去,只听得差拨口里訥出一句‘ 高太尉 ’三个字来,这人莫不与 林教头 身上有些干碍?” (二)、同“ 干碍 ”。 明 唐顺之 《牌》:“其近城房屋,苟非 倭 患逼近,及与城垣委实干碍,不许轻易折毁,使民无所栖。” 鲁迅 《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藏书和别项著作,实在不少,但其实也并无什么干碍之作。” 解释三: 干碍,指干连;牵连;妨碍。语出诸葛亮 《正议》:“况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可得干碍者哉!”注音:gān ài 【干】字解释: 干 【碍】字解释: 碍(礙) ài 妨害,限阻:妨碍。阻碍。碍事。障碍。 笔画数:13; 部首:石; 笔顺编号:1325125111124 |
上一个:夫税
下一个:归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