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
词语 | 龟山 |
---|---|
拼音 | guī shān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山名。在 山东省 泗水县 东北。《诗·鲁颂·閟宫》“奄有 龟 蒙”唐 孔颖达 疏:“鲁 境又同有 龟山、蒙山,遂包有极东之地。”唐 李白《纪南陵题五松山》诗:“龟山 蔽 鲁国,有斧且无柯。”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浙江 又北逕 山阴县 西,西门外百餘步,有怪山……其形似龟,故亦有 龟山 之称也,越 起 灵臺 於山上。”(二)、山名。在 浙江省。 (三)、山名。在 四川省。宋 王象之《舆地纪胜·涪州》:“龟山 在 黔江 东岸之山,今州治据一小山,其形如龟。” (四)、山名。在 福建省 将乐县 东北。《大明一统志·延平府》:“龟山 在 将乐县 北三里,山形如龟,宋 杨时 归休於此,因号 龟山。” (五)、山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汉阳城 东北,长江 之滨,与 武昌 之 蛇山 隔 江 相望。又称 鲁山、大别山。 (六)、山名。在 江苏省 盱眙县。相传 禹 治 淮,获水神 无支祁,镇之 龟山 之下,即此。参阅《大平寰宇记·临淮县》。 (七)、山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邓尉山 北。 解释二: (一)、山名。在 山东省 泗水县 东北。 《诗·鲁颂·閟宫》“奄有 龟 蒙 ” 唐 孔颖达 疏:“ 鲁 境又同有 龟山 、 蒙山 ,遂包有极东之地。” 唐 李白 《纪南陵题五松山》诗:“ 龟山 蔽 鲁国 ,有斧且无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浙江 又北逕 山阴县 西,西门外百餘步,有怪山……其形似龟,故亦有 龟山 之称也, 越 起 灵臺 於山上。” (二)、山名。在 浙江省 。 (三)、山名。在 四川省 。 宋 王象之 《舆地纪胜·涪州》:“ 龟山 在 黔江 东岸之山,今州治据一小山,其形如龟。” (四)、山名。在 福建省 将乐县 东北。 《大明一统志·延平府》:“ 龟山 在 将乐县 北三里,山形如龟, 宋 杨时 归休於此,因号 龟山 。” (五)、山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汉阳城 东北, 长江 之滨,与 武昌 之 蛇山 隔 江 相望。又称 鲁山 、 大别山 。 (六)、山名。在 江苏省 盱眙县 。相传 禹 治 淮 ,获水神 无支祁 ,镇之 龟山 之下,即此。参阅《大平寰宇记·临淮县》。 (七)、山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邓尉山 北。 【龟】字解释: 龟(龜)guī ㄍㄨㄟˉ◎ 爬行动物的一科,腹背都有硬甲,头尾和脚能缩入甲中,耐饥渴,寿命很长:乌龟。龟甲(龟的腹甲,可入药,古人又用以占卜,亦用作货币。亦称“龟板”)。 龟(龜)jūn ㄐㄩㄣˉ ◎ 同“皲”。 龟(龜)qiū ㄑㄧㄡˉ ◎ 〔龟兹(cí)〕中国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一带。 ◎ (龜) 【山】字解释: 山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 姓。 笔画数:3; 部首:山; 笔顺编号:252 |
上一个:骀浩
下一个:肉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