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大全 | 繁体字转换器 | 火星文转换器 | 组词大全 | 造句大全

词语:

荆山

词语荆山
拼音jīng shān
字数2字词语
意思

解释一:

(一)、山名。在今 湖北省 南漳县 西部。漳水 发源于此。山有 抱玉岩,传为 楚 人 卞和 得璞处。《书·禹贡》:“导 嶓冢,至于 荆山。”孔 传:“荆山 在 荆州。”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禹贡》:‘荆 及 衡阳 惟 荆州。’盖即 荆山 之称,而制州名矣。故 楚 也。”
(二)、山名。在今 陕西省 富平县 西南。相传 禹 铸鼎于此。《书·禹贡》:“导 岍 及 岐,至于 荆山。”孔颖达 疏:“《地理志》云:《禹贡》北条 荆山 在 冯翊 怀德县 南。”《后汉书·郡国志一·冯翊》刘昭 注引 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禹 铸鼎於 荆山,在 冯翊 怀德 之南,今其下﹝有﹞ 荆渠 也。”
(三)、山名。在今 河南省 灵宝县 阌乡 南。相传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于此。亦名 覆釜山。《史记·封禅书》:“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
(四)、山名。在今 安徽省 怀远县 西南。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淮水》:“《郡国志》曰:‘平阿县 有 当涂山,淮 出于 荆山 之左,当涂 之右,奔流二山之间,西扬涛北注之。’”《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帝驰至 荆山洪,距 赵步 二百餘里。”胡三省 注:“荆山 在 濠州 钟离县 西八十三里,即 梁武帝 筑堰之地,今 怀远军 正治 荆山。”

解释二:

(一)、山名。在今 湖北省 南漳县 西部。

漳水 发源于此。山有 抱玉岩 ,传为 楚 人 卞和 得璞处。《书·禹贡》:“导 嶓冢 ,至于 荆山 。” 孔 传:“ 荆山 在 荆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禹贡》:‘ 荆 及 衡阳 惟 荆州 。’盖即 荆山 之称,而制州名矣。故 楚 也。”

(二)、山名。在今 陕西省 富平县 西南。相传 禹 铸鼎于此。

《书·禹贡》:“导 岍 及 岐 ,至于 荆山 。” 孔颖达 疏:“《地理志》云:《禹贡》北条 荆山 在 冯翊 怀德县 南。”《后汉书·郡国志一·冯翊》 刘昭 注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禹 铸鼎於 荆山 ,在 冯翊 怀德 之南,今其下﹝有﹞ 荆渠 也。”

(三)、山名。在今 河南省 灵宝县 阌乡 南。相传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于此。亦名 覆釜山 。

《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

(四)、山名。在今 安徽省 怀远县 西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郡国志》曰:‘ 平阿县 有 当涂山 , 淮 出于 荆山 之左, 当涂 之右,奔流二山之间,西扬涛北注之。’”《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帝驰至 荆山洪 ,距 赵步 二百餘里。” 胡三省 注:“ 荆山 在 濠州 钟离县 西八十三里,即 梁武帝 筑堰之地,今 怀远军 正治 荆山 。”

【荆】字解释:

荆 jīng ㄐㄧㄥˉ
◎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
◎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
◎ 姓。
 

【山】字解释: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
姓。

笔画数:3;
部首:山;
笔顺编号:252

上一个:种型

下一个:鹤云

相关词语:

山扉山岰燕山顽山悬山山坟山魑白荆山庖山包荆牛三山山窠镇山山牌挟山禁山山叫荆玉山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