腒雉
词语 | 腒雉 |
---|---|
拼音 | jū zhì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晒干的雉和新鲜的雉。解释二: (一)、晒干的雉和新鲜的雉。 《仪礼·士相见礼》:“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夏用腒。” 郑玄 注:“夏用腒,备腐臭也。” 贾公彦 疏引《周礼·天官·庖人》 郑 注:“腒,干雉。”《仪礼·士相见礼》:“冬时虽死,形体不异,故存本名,称曰雉;夏为乾腒,形体异,故变本名,称曰腒也。”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太原郝子廉》:“士相见之礼,贄用腒雉,受而不拒,而交答焉。” 【腒】字解释: 腒jū 干腌的鸟肉。 笔画数:12; 部首:月; 笔顺编号:351151312251 【雉】字解释: 雉zhì 鸟,雄的羽毛很美,尾长;雌的淡黄褐色,尾较短。善走,不能久飞。肉可食,羽毛可做装饰品。通称“野鸡”。 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城墙:雉堞。 笔画数:13; 部首:隹; 笔顺编号:3113432411121 |
上一个:清清浅浅
下一个: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