怗怗
词语 | 怗怗 |
---|---|
拼音 | tiē tiē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安静貌;驯服貌。(二)、象声词。 解释二: (一)、安静貌;驯服貌。 唐 元稹 《高荷》诗:“不学着水荃,一生长怗怗。”《新唐书·刘文静传》:“ 唐公 名载图讖,闻天下,尚可怗怗以待祸哉?” 宋 梅尧臣 《韩子华江南安抚》诗:“千里宣德泽,煦如春风驰;寒潮不起浪,怗怗威 冯夷 。” 明 归有光 《建安尹沉君墓志铭》:“君一绳以法,豪右皆怗怗。” (二)、象声词。 明 高启 《谒金门·渡江》词:“风怗怗, 江 与暮天相接。” 解释三: 怗怗,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安静貌,出处是 《高荷》。 【怗】字解释: 怗tiē 平定;使服帖:“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怗荆。” 安宁:“田里老安怗。” 静:“乃怗然无声。” 怗 zhān 〔怗懘( 笔画数:8; 部首:忄; 笔顺编号:44221251cdiào)〕乐音不和谐。 笔画数:8; 部首:忄; 笔顺编号:44221251 |
上一个:特有
下一个:夷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