氂牛
词语 | 氂牛 |
---|---|
拼音 | máo niú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即牦牛。体矮身健,毛长,色多黑、深褐或黑白花斑。耐寒,耐粗饲。尾毛蓬生,可作旌旄。《汉书·郊祀志上》:“泰一 所用,如 雍 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氂牛以为俎豆牢具。”颜师古 注:“西南夷长尾髦之牛也。”唐 杜甫《锦树行》:“青草萋萋尽枯死,天马跛足随氂牛。”【氂】字解释: 氂máo 同“牦”。 笔画数:15; 部首:毛; 笔顺编号:112343134133115 【牛】字解释: 牛niú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姓。 笔画数:4; 部首:牛; 笔顺编号:3112 |
上一个:赤翟
下一个: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