雠杀
词语 | 雠杀 |
---|---|
拼音 | chóu shā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亦作“讐杀”。因仇恨而彼此相杀。解释二: (一)、亦作“讐杀”。因仇恨而彼此相杀。 《新唐书·孝行传·张琇》:“转相讎杀,遂无已时。” 宋 叶适 《郭处士墓志铭》:“带刀束棍,裹行道上,失意輒相讐杀。”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一折:“某今要与 曹操 讐杀。”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会 明 援将 高一功 与 陈邦传 自相讎杀, 一功 西走,我师败 陈邦传 、 马宝 兵万餘。” 【雠】字解释: 雠(讎) chóu 校对文字:校雠。雠校。雠定(校对并加以考证)。 同“仇1”。 同等:“史高与金安上……皆雠有功”。 售,给价。 应对:雠问(辩驳问难)。 古同“酬”,酬酢。 笔画数:18; 部首:隹; 笔顺编号:324111214532411121 【杀】字解释: 杀(殺)shā ㄕㄚˉ◎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 ◎ 战斗,搏斗:杀出重围。 ◎ 消减:杀风景。 ◎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 ◎ 收束:杀价。杀尾。 ◎ 勒紧,扣紧:杀车。 ◎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同义词:宰 |
上一个:鸦臼
下一个:无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