磔杀
词语 | 磔杀 |
---|---|
拼音 | zhé shā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诛戮;屠杀。解释二: (一)、诛戮;屠杀。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 王敦 篡逆,恨不能磔杀之以安王室。” 李大钊 《真理之权威》:“ 耶穌 基督,亦以逆天之罪受时人之磔杀,流血于十字架上矣。” 鲁迅 《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到得 上海 ,有感于屠戮之凶,又做了一篇半,题为《虐杀》,先讲些 日本 幕府的磔杀耶教徒, 俄国 皇帝的酷待革命党之类的事。” 解释三: 磔杀,汉语词汇,出自《石匮书》等书,为古代一种酷刑。 【磔】字解释: 磔zhé 古代分裂牲体以祭神。 古代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磔刑。 汉字笔形之一,即“捺(n?)”。 笔画数:15; 部首:石; 笔顺编号:132513541521234 【杀】字解释: 杀(殺)shā ㄕㄚˉ◎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 ◎ 战斗,搏斗:杀出重围。 ◎ 消减:杀风景。 ◎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 ◎ 收束:杀价。杀尾。 ◎ 勒紧,扣紧:杀车。 ◎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同义词:宰 |
上一个:消身匿迹
下一个:枹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