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
词语 | 蚱蜢 |
---|---|
拼音 | zhà měng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昆虫。类似蝗虫。体长形,绿色或枯黄色。头尖,呈长圆锥形。后翅大,飞翔时发出声音。后肢长,善跳跃。是农业害虫。解释二: (一)、蝗属农业害虫。形似蝗而略小,头呈三角形,善跳跃,常生活在田陇间,吃食稻叶。 宋 杨万里 《题山庄草虫扇》诗:“风生蚱蜢怒鬚头,紈扇团圆璧月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这一打开,里面跳出了无数的蚱蜢来。” 王统照 《沉船》:“沿山小径,全是荦确碎石与丛生的青莎,有许多灰黑点的蚱蜢跳来跳去,因为天旱,这些小动物便日加繁殖。” (二)、船名。极其小而灵便。 明 唐寅 《桃花庵与祝允明黄云沉周同赋》诗之三:“寄情聊蚱蜢,随手奏觥船。” 清 曹寅 《岸上水牯》诗:“平滩无蚱蜢,烟火足黄昏。” 清 周亮工 《桐江阻涨》诗:“笭箵暮集喧如市,蚱蜢朝吹乱若云。” 【蚱】字解释: 蚱 zhà ㄓㄚˋ◎ 〔蚱蜢〕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短,不能远飞,对农作物有害。 ◎ 〔蚱蝉〕蝉的一种。 ◎ 〔蚂(mǎ)蚱〕见“蚂(mă)”。 【蜢】字解释: 蜢měng 〔蚱蜢〕见“ 蚱”。 笔画数:14; 部首:虫; 笔顺编号:25121452125221 |
上一个:愆缧
下一个:蛮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