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尔
词语 | 兀尔 |
---|---|
拼音 | wù ěr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寂静貌。解释二: (一)、寂静貌。 唐 白居易 《首夏》诗:“兀尔水边坐,翛然桥上行。” 宋 苏轼 《祭吴子野文》:“呜呼 子野 ,道与世违。寂默自求,闔门垂幃,兀尔坐忘。” 宋 陆游 《夜意》诗之二:“兀尔遗身世,东窗待日升。” 【兀】字解释: 兀wù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 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dū)(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笔画数:3; 部首:儿; 笔顺编号:135 【尔】字解释: ● 尔(爾) ěr ㄦˇ ◎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 ◎ 如此:偶~。不过~~。 ◎ 那,其(指时间):~时。~后。 ◎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 |
上一个:几诃
下一个: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