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疰
词语 | 尸疰 |
---|---|
拼音 | shī zhù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同“尸疰”。《梁书·孝行传·韩怀明》:“年十岁,母患尸疰,每发輒危殆。”(二)、亦作“尸注”。中医病名。痨瘵病。即肺结核。病程缓慢且相互传染。《南史·徐嗣伯传》:“常有嫗人患滞冷,积年不差。嗣伯 为之诊曰:‘此尸注也。’”《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灸中恶穴歌》:“尸疰客忤中恶病,乳后三寸量準行。” 解释二: (一)、同“ 尸疰 ”。《梁书·孝行传·韩怀明》:“年十岁,母患尸疰,每发輒危殆。” (二)、亦作“ 尸注 ”。中医病名。痨瘵病。即肺结核。病程缓慢且相互传染。 《南史·徐嗣伯传》:“常有嫗人患滞冷,积年不差。 嗣伯 为之诊曰:‘此尸注也。’”《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灸中恶穴歌》:“尸疰客忤中恶病,乳后三寸量準行。” 【尸】字解释: 尸shī 死人的身体:尸体。尸骸。僵尸。借尸还魂。 〔尸位〕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如“尸尸素餐,“尸尸误国”。 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笔画数:3; 部首:尸; 笔顺编号:513 【疰】字解释: 疰zhù 〔疰夏〕a.中医指发于夏令的季节性疾病,症状是微热食少,身倦肢软,渐见消瘦;b.方言,苦夏。 笔画数:10; 部首:疒; 笔顺编号:4134141121 |
上一个:春月
下一个:板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