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藏
词语 | 潜藏 |
---|---|
拼音 | qián cáng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藏在隐蔽处老虎潜藏在深山老林之中隐藏在显露的外表之下特务潜藏在乡下解释二: (一)、亦作“濳藏”。 1.隐藏。《后汉书·苏竟传》:“﹝太白辰星﹞或经天反明,或潜藏久沉。”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三折:“他无路去潜藏,望着那山谷深林撞。” 冰心 《到青龙桥去》:“‘军人’也许潜藏在我的天性中罢,我在人群中常常不自觉的注意军人。” (二)、犹隐居。 《后汉书·逸民传·逢萌》:“ 萌 素明阴阳,知 莽 将败,有顷,乃首戴瓦盎,哭於市曰:‘ 新 乎! 新乎 !’因遂潜藏。” (三)、犹蕴藏。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里是今天的东方》:“谁能告诉我,我们的人民究竟是潜藏着多么大、多么深厚的精力呢?” 林建征 《莺歌海》:“不知什么时候起,人们发现它潜藏着惊人的力量。” 解释三: 潜藏是汉语词语。 【潜】字解释: 潜 qián ㄑㄧㄢˊ◎ 隐在水面下活动:潜水。潜泳。潜坝。潜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 ◎ 隐藏的,秘密地:潜藏。潜伏。潜遁。潜逃。潜力。潜心。潜师。潜在。潜台词。潜移默化。 ◎ 姓。 【藏】字解释: 藏cáng 隐避起来: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隐藏。蕴藏。藏污纳垢。 收存起来:收藏。藏品。藏书。储藏。 躲匿露 藏 zàng 储放东西的地方:藏府。宝藏。 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藏。大藏经。三藏(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藏族。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古同“臟”。 躲匿露 笔画数:17; 部首:艹; 笔顺编号:12213513125125534 |
上一个:艰涩
下一个:心头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