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胡芦
词语 | 响胡芦 |
---|---|
拼音 | xiǎng hú lú |
字数 | 3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亦作“响葫芦”。玩具名。口吹时声如“不登”,故亦谓之“不鐙”。解释二: (一)、亦作“ 响葫芦 ”。玩具名。口吹时声如“不登”,故亦谓之“不鐙”。 《续文献通考·乐》引 清 魏坤 《倚晴阁杂钞》:“响胡芦,小儿口啣,嘘吸成声,俗名‘倒掖气’。” 清 孙廷铨 《颜山杂记·物产》:“凡为鼓璫,先得胡芦旋,烧其底而四流之,以均其薄,欲平而不平,使微槓焉。以随气之动乃得鸣。鼓璫者,响葫芦也。” 【响】字解释: 响(響) xiǎng 声音:响声。响箭。响马(旧称在路上抢劫财物的强盗,因抢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音响(a.声音,多就声音所产生的效果说;b.泛称收音、录音、扩音等设备)。 发出声音:钟响了。 声音高,声音大:响亮。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回声:响应(yìng )。如响斯应(喻反应迅速)。 笔画数:9;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325251 【胡】字解释: 胡(⑤鬍) hú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姓。 笔画数:9; 部首:月; 笔顺编号:122513511 【芦】字解释: 芦lú 〔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芦花”、“芦根”、“芦笛”、“芦席”、“芦荡”;亦简称“ 姓。苇”,如“芦丛”、“芦塘”、“芦箔”、“芦荡”。 笔画数:7; 部首:艹; 笔顺编号:1224513 |
上一个:仿古建筑
下一个:这疙疸
相关词语:
说得响黄芦树芦沟桥胡麻花捋胡须胡涂蛋小胡桃影响线响瓜儿响屧廊泼寒胡胡芦笙马胡子八音响交响乐花胡同打胡哨嘟嘟响水葫芦打野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