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讲
词语 | 俗讲 |
---|---|
拼音 | sú jiǎng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唐代寺院中用于讲解佛教经义的一种说唱形式,以佛教经义为根据,增加一些故事性成分,吸引听众。解释二: (一)、唐 代流行的一种寺院讲经形式。多以佛经故事等敷衍为通俗浅显的变文,用说唱形式宣传一般经义。其主讲者称为“俗讲僧”。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佛殿内槽东壁 维摩 变, 舍利弗 角而转睞, 元和 末,俗讲僧 文淑 装之,笔迹尽矣。”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文叙子》:“ 长庆 中,俗讲僧 文叙 善吟经,其声宛畅,感动里人。”《资治通鉴·唐敬宗宝历二年》:“己卯,上幸 兴福寺 ,观沙门 文溆 俗讲。”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宋代佛教》:“还有俗讲变文一向在流行,并演变为唱曲。” 【俗】字解释: 俗sú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雅僧 笔画数:9; 部首:亻; 笔顺编号:323434251 【讲】字解释: ● 讲(講)jiǎng ㄐㄧㄤˇ |
上一个:品题
下一个: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