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则
词语 | 轨则 |
---|---|
拼音 | guǐ zé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规则;准则。《史记·律书》:“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於六律。”唐 杨炯《隰川县令李公墓志铭》:“诸侯取其轨则,四海瞻其仪表。”《清史稿·礼志一》:“顺治 三年,詔礼臣参酌往制,勒成礼书,为民轨则。”郭沫若《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言谈合乎轨则,行为揆乎正义,好恶是非都得其正。”解释二: (一)、规则;准则。 《史记·律书》:“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於六律。” 唐 杨炯 《隰川县令李公墓志铭》:“诸侯取其轨则,四海瞻其仪表。”《清史稿·礼志一》:“ 顺治 三年,詔礼臣参酌往制,勒成礼书,为民轨则。” 郭沫若 《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言谈合乎轨则,行为揆乎正义,好恶是非都得其正。” 【轨】字解释: 轨(軌) guǐ 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其宽度为古制八尺,后引申为车辙。 一定的路线:轨迹。轨辙(车轮行过留下来的痕迹,喻已往有人走过的道路或做过的事情)。 应遵循的规则:轨度(dū)(法度)。轨范(规范,楷模)。步入正轨。 笔画数:6; 部首:车; 笔顺编号:152135 【则】字解释: 则 |
上一个:小押
下一个:徵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