髽髻
词语 | 髽髻 |
---|---|
拼音 | zhuā ji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梳在头顶两旁的髻:髽髻夫妻(结发夫妻)。也作抓髻。解释二: (一)、梳在头顶两旁或脑后的发髻。古时男女皆有,近代常为中老年妇女发型。 《新唐书·南蛮传下·乌蛮》:“士多牛马,无布帛,男子髽髻,女人被髮,皆衣牛羊皮。” 宋 梅尧臣 《武陵行》:“尨眉髽髻人,倏遇心颜喜。” 清 赵翼 《蔡节妇》诗:“女流中有此鬚眉,髽髻当门隻手支。”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一章:“这里边,有白须满胸的老爷爷,有梳着灰白髽髻的老奶奶。” 【髽】字解释: 髽zhuā 古代妇女服丧时用麻扎成的发髻。 古代妇女服丧时用麻扎发髻。 梳在头顶两旁的发髻。 笔画数:17; 部首:髟; 笔顺编号:12111543333434121 【髻】字解释: 髻jì 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髻丫。髻鬟。发髻。 笔画数:16; 部首:髟; 笔顺编号:1211154333121251 |
上一个:按箭引弓
下一个:小衣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