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笠辞
词语 | 三笠辞 |
---|---|
拼音 | sān lì cí |
字数 | 3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日本 人 阿部仲麿,字 三笠,奈良 时代来 唐,将归,作《望月歌》,世称《三笠辞》。解释二: (一)、日本 人 阿部仲麿 ,字 三笠 , 奈良 时代来 唐 ,将归,作《望月歌》,世称《三笠辞》。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之十五:“即今隔海同明月,我亦高吟《三笠辞》。”原注:“ 仲麿 使於 唐 ,将还,从 明州 上舟,望月作歌,世传为絶唱,《三笠山辞》是也。” 解释三: 三笠辞是汉语词汇,拼音为sān lì cí,意思是日本人阿部仲麿。 【三】字解释: 三sān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中译英:three 【笠】字解释: 笠lì 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斗(d弖 )笠。竹笠。草笠。 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笠盖。笠覆。 笔画数:11; 部首:竹; 笔顺编号:31431441431 【辞】字解释: 辞(辭)cí ㄘˊ◎ 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 ◎ 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 ◎ 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 ◎ 解雇:辞退。 ◎ 同“词”。 ◎ 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 ◎ 讲话;告诉:“请辞于军”。 ◎ 文体的一种: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上一个:雄谟
下一个:蚊烟香
相关词语:
三八线一二三三不宜三铢钱十三行三极管车笠交三条路辞见班夷三族三绕鹊三月二三大殿三衙家三真经白鸠辞三宣堂三日疟三尺喙三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