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
词语 | 冠冕 |
---|---|
拼音 | guān miǎn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二)、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解释二: (一)、古代帝王、官员所带的帽子。 《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后汉书·明帝纪》:“宗祀 光武皇帝 於明堂,帝及公卿列侯始服冠冕、衣裳、玉佩、絇履以行事。”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送饯》:“去其冠冕,作彼庸奴。” (二)、特指中原汉人服饰。 《隋书·东夷传论》:“今 辽东 诸国,或衣服参冠冕之容,或饮食有俎豆之器,好尚经术,爱乐文史。” (三)、比喻仕宦。 《后汉书·郭太传》:“﹝ 贾淑 ﹞虽世有冠冕,而性险害,邑里患之。”《南史·王裕之等传论》:“观夫 晋 氏以来,诸 王 冠冕不替,盖亦人伦所得,岂唯世禄之所专乎。”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沉公墓志铭》:“ 沉 氏自 汉 以后,冠冕名闻之盛,代不絶於 乌程 。” (四)、冠族,仕宦之家。 《世说新语·德行》“ 王绥 在都”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中兴书》:“自 王浑 至 坦之 ,六世盛德, 绥 又知名于时,冠冕莫与为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 王利器 集解:“《文选·奏弹王源》 李善 注引《袁子正书》:‘古者,命士已上,皆有冠冕,故谓之冠族。’” (五)、比喻首位。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徽 甚异之,称 统 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唐 刘知几 《史通·鉴识》:“盖《尚书》古文,六经之冠冕也;《春秋左氏》,三传之雄霸也。” 金 王若虚 《跋王进之墨本孝经》:“孝悌百行之冠冕,《孝经》六艺之喉衿。” 徐迟 《入峡记》:“ 长江 的治理和综合开发已经在筹划着了。它,毫无疑问的,将是我国建设事业中最伟大的一个建设,一个冠冕。” (六)、盖过,居于首位。 南朝 宋 颜延之 《蜀葵颂》:“渝艳众葩,冠冕羣英。”《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茂绩殊勋,冠冕列辟。”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史》:“ 欧公 文章,冠冕有 宋 。”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五幕:“令尊 彝仲先生 道义文章,冠冕人伦。” (七)、犹言体面,光彩。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何不倾成锭儿,还觉冠冕。”《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小弟而今正要替先生接风,我们而今到酒楼上坐罢,还冠冕些。”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譬如‘ 伟人 ’‘教授’‘学者’‘名人’‘作家’这些称呼,当初何尝不冠冕,现在却听去好象讽刺了。” (八)、指日珥。 唐 韩偓 《登南神光寺塔院》诗:“日宫紫气生冠冕,试望 扶桑 病眼开。”参见“ 冠珥 ”。 解释三: 冠冕,汉语词汇。拼音:guān miǎn指冠帽的总称;堂皇大方;仕宦,又指高官高位。见《后汉书·郭太传》:“﹝ 贾淑 ﹞虽世有冠冕,而性险害,邑里患之。” 【冠】字解释: 冠 guān◎ 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冠 guàn ◎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冠。 ◎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 ◎ 姓。 英文翻译 cap, crown, headgear 【冕】字解释: 冕miǎn 中国古代帝王及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员们戴的礼帽,后专指帝王的皇冠:冠冕。加冕。卫冕(卫护帝王头上的皇冠,喻维护帝王的最高统治权力或保持体育竞赛中的上届冠军称号)。 笔画数:11; 部首:冂; 笔顺编号:25113525135 |
上一个:愚昧
下一个:外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