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禅
词语 | 狂禅 |
---|---|
拼音 | kuáng chán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佛教谓学禅不当而流于狂妄。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七八:“狂禪闢尽礼 天台,掉臂琉璃屏上回。”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一四一:“似师毕竟胜狂禪,师今迟我 莲花国。”(二)、指狂放不拘的僧人。柳亚子《西湖谒曼殊墓有作》诗:“安得华严能涌现,一龕香火礼狂禪。” (三)、喻学术、艺术流派中僻陋悖理者。郭沫若《蜩螗集·题关山月画》诗:“狂禪误尽佳儿女,更误丹青数百年。”郭沫若《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假如我们想到 王阳明 的弟子,不一二传便流于狂禅,这段史影是更容易令人首肯了。” 解释二: (一)、佛教谓学禅不当而流于狂妄。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八:“狂禪闢尽礼 天台 ,掉臂琉璃屏上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一四一:“似师毕竟胜狂禪,师今迟我 莲花国 。” (二)、指狂放不拘的僧人。 柳亚子 《西湖谒曼殊墓有作》诗:“安得华严能涌现,一龕香火礼狂禪。” (三)、喻学术、艺术流派中僻陋悖理者。 郭沫若 《蜩螗集·题关山月画》诗:“狂禪误尽佳儿女,更误丹青数百年。” 郭沫若 《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假如我们想到 王阳明 的弟子,不一二传便流于狂禅,这段史影是更容易令人首肯了。” 解释三: 对狂禅一词的使用,一开始就存在两种含义。先说第一种含义。禅宗发展到第三和第四个阶段(注:禅宗的四个阶段,详参看孙昌武教授的《中国佛教文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出现了呵佛骂祖的作风。在这个阶段,禅宗修行者提出了平常心是道的看法,认为行住坐卧、应机接物、穿衣吃饭等,莫非佛道。因此道不用修,礼佛、读经都是无益的,就是存有求道成佛的一念也是错误的。以至发展到背离经教,呵佛骂祖。如石头希迁的法嗣丹霞天然说:“佛之一字,永不喜闻……吾此间无道可修,无法可证。一饮一啄,各自有分,不用疑虑。”并曾取木佛烤火。他们认为平常心就是佛心,每个人都要自作主人公,做惟我独尊、不受外惑的人。禅发展到这一阶段,又把心性修养工夫变成了任运随缘的生活,使得禅门一时戒律荡然,禅徒混迹世俗。禅宗这种背离经教,呵佛骂祖的现象,就被后人称为狂禅。 【狂】字解释: 狂kuáng 本称狗发疯,后亦指人精神失常:狂犬。疯狂。癫狂。发狂。狂人。 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轻狂。狂妄(极端自高自大)。狂吠(狗狂叫,借指疯狂的叫嚣)。狂乱。狂野。狂躁。狂恣。狂草(草书的一种,风格狂放无羁)。 气势猛烈,超出常度:狂风。狂飙。狂热。力挽狂澜。 笔画数:7; 部首:犭; 笔顺编号:3531121 【禅】字解释: 禅(禪) chán 佛教指静思:坐禅。参(c乶 )禅。禅心。禅机(佛教禅宗启发门徒悟道时使用的隐语、比喻以及带有暗示性的动作等)。禅宗。禅定。 特指佛教的:禅师。禅杖。禅林。禅堂。 禅 (禪) shàn 帝王的祭地之礼:封禅。 帝王让位给别人:禅位。禅让。受禅。 事物更(g卬g )代。 笔画数:12; 部首:礻; 笔顺编号:452443251112 |
上一个:库纱
下一个: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