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
词语 | 三苏 |
---|---|
拼音 | sān sū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宋 文学家 苏洵 及其子 轼 、 辙 俱以文名,世称三 苏 。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三 苏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才识》:“ 嘉祐 初,﹝ 苏洵 ﹞与二子 軾 、 辙 至京师……於是父子名动京师,而 苏氏 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 苏 ,盖 洵 为老 苏 , 軾 为大 苏 , 辙 为小 苏 也。”《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 苏 ;称他父子,谓之三 苏 。”解释二: (一)、宋 文学家 苏洵 及其子 轼 、 辙 俱以文名,世称三 苏 。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三 苏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才识》:“ 嘉祐 初,﹝ 苏洵 ﹞与二子 軾 、 辙 至京师……於是父子名动京师,而 苏氏 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 苏 ,盖 洵 为老 苏 , 軾 为大 苏 , 辙 为小 苏 也。”《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 苏 ;称他父子,谓之三 苏 。” 【三】字解释: 三sān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中译英:three 【苏】字解释: 苏(⑧囌) sū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指须头下垂物:流苏。 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 缓解,解除:以苏其困。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姓。 见“噜”字“噜苏”。 苏 sù ㄙㄨˋ 朝向:“苏刃者死”。 笔画数:7; 部首:艹; 笔顺编号:1225344 |
上一个:火硝
下一个:上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