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穆
词语 | 七穆 |
---|---|
拼音 | qī mù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指 春秋 郑穆公 后裔 子展 、 子西 、 子产 、 伯有 、 子太叔 、 子石 、 伯石 ,是掌握 郑国 政权的世卿。《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 郑 七 穆 , 罕氏 其后亡者也。 子展 俭而壹。’” 杜预 注:“ 郑穆公 十一子, 子然 、二 子孔 三族已亡, 子羽 不为卿,故唯言七 穆 。” 陆德明 释文:“ 郑 七 穆 ,谓 子展 公孙舍之 , 罕氏 也; 子西 公孙夏 , 駟氏 也; 子产 公孙侨 , 国氏 也; 伯有 良霄 , 良氏 也; 子大叔 游吉 , 游氏 也; 子石 公孙段 , 丰氏 也; 伯石 印段 , 印氏 也。”《新唐书·武平一传》:“ 日用 曰:‘ 鲁 三 桓 、 郑 七 穆 奈何?’答曰:‘ 庆父 、 叔牙 、 季友 、 桓 三子也…… 郑穆公 十一子, 子然 及二 子孔 三族亡, 子羽 不为卿,故称 七穆 : 子罕 、 子駟 、 子良 、 子国 、 子游 、 子印 、 子丰 也。’一座惊服。” 清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六章:“ 鲁 之三 桓 , 郑 之七 穆 , 楚 之 屈 、 景 ……世执政权。”解释二: (一)、指 春秋 郑穆公 后裔 子展 、 子西 、 子产 、 伯有 、 子太叔 、 子石 、 伯石 ,是掌握 郑国 政权的世卿。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 郑 七 穆 , 罕氏 其后亡者也。 子展 俭而壹。’” 杜预 注:“ 郑穆公 十一子, 子然 、二 子孔 三族已亡, 子羽 不为卿,故唯言七 穆 。” 陆德明 释文:“ 郑 七 穆 ,谓 子展 公孙舍之 , 罕氏 也; 子西 公孙夏 , 駟氏 也; 子产 公孙侨 , 国氏 也; 伯有 良霄 , 良氏 也; 子大叔 游吉 , 游氏 也; 子石 公孙段 , 丰氏 也; 伯石 印段 , 印氏 也。”《新唐书·武平一传》:“ 日用 曰:‘ 鲁 三 桓 、 郑 七 穆 奈何?’答曰:‘ 庆父 、 叔牙 、 季友 、 桓 三子也…… 郑穆公 十一子, 子然 及二 子孔 三族亡, 子羽 不为卿,故称 七穆 : 子罕 、 子駟 、 子良 、 子国 、 子游 、 子印 、 子丰 也。’一座惊服。” 清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六章:“ 鲁 之三 桓 , 郑 之七 穆 , 楚 之 屈 、 景 ……世执政权。” 解释三: 七穆指即郑七穆,是春秋时期郑国七家卿大夫家族的合称,包括驷氏、罕氏、国氏、良氏、印氏、游氏、丰氏,他们都是郑穆公的后代,与鲁国三桓、晋国六卿一样都是卿族执政。郑穆公有十三个儿子,其中公子夷和公子坚先后嗣位为郑灵公和郑襄公,子孔死于内乱,子然和士子孔的儿子受子孔的牵连出奔国外,子羽的后代不为卿,剩下的七个儿子子罕、子驷、子丰、子游、子印、子国、子良及后代被人统称七穆。在政治斗争中,七穆逐渐控制了郑国的政权,七穆中又以罕氏最强,至春秋末期,七穆的其他家族被排挤而衰落,郑国的政坛上只剩下罕氏和驷氏两家。 【七】字解释: 七 中译英:seven 【穆】字解释: 穆mù 温和;穆清(a.清平;b.指上天)。穆如清风。 恭敬:严肃:肃穆。静穆。 古同“默”,沉默。 古代宗庙次序,父居右为“昭”,子居左为“穆”。 姓。 笔画数:16; 部首:禾; 笔顺编号:3123432511234333 |
上一个:瀛洲玉雨
下一个:旷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