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文
词语 | 祷文 |
---|---|
拼音 | dǎo wén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伴有回声或连续吟唱的祷文。解释二: (一)、祈祷时所用的文辞。古代文体之一。 《后汉书·皇甫规传》:“﹝ 皇甫规 ﹞所著赋、铭、碑、讚、祷文、弔、章表、教令、书、檄、牋记,凡二十七篇。”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三幕:“ 太辛 爹--七十上下,精神旺健,他领着一些百姓走来,他们纷纷读着求雨的祷文,手里举着树枝和祭旗。” 解释三: 祷文dǎowén伴有回声或连续吟唱的祷文作者诵读他对生、死、洪水、水和天空这些捉摸不定的事物的祷文在古代祷文有时是为了向天道说明一件事情的缘由,有时是为了上天能体恤人心,答应一个要求;沟通或者告知的作用,比如咒术,巫术等也有用到. 【祷】字解释: 祷(禱) dǎo 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求福:祷文。祷告。祷念。祈祷。 祝愿,敬辞:为祷;至祷;是祷(上面三个词常用在书信结尾,表示请求或期望)。盼祷。 笔画数:11; 部首:礻; 笔顺编号:45241113124 【文】字解释: 文wén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刺画花纹:文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 温和:文火。文静。文雅。 指非军事的: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白间杂。 专指社会科学:文科。 掩饰:文过饰非。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文不名。 姓。 白武 笔画数:4; 部首:文; 笔顺编号:4134 |
上一个:栞奠
下一个:核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