唅呀
词语 | 唅呀 |
---|---|
拼音 | hán yā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张口貌。解释二: (一)、张口貌。 《玉篇·口部》:“呀,唅呀,张口皃。” 唐 李群玉 《浔阳观水》诗:“朝宗 汉水 接 阳臺 ,唅呀填坑吼作雷。” 宋 王禹偁 《次韵和仲咸对雪吟三十韵》:“时时倾一酌,聚口笑唅呀。” 解释三: 唅呀是汉语词汇,读音是hányā,出自《玉篇·口部》。 【唅】字解释: 唅hán 〔唅嘇〕物在口中。 古同“含”。 唅 hàn 古代殡葬时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等物。 笔画数:10;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3445251 【呀】字解释: ● 呀yā ㄧㄚˉ 1. 叹词,表示惊疑:~!你流血了。 2. 象声词,形容摩擦转动的声音:两扇大门~的一声打开了。 其它字义 ● 呀 ya ㄧㄚ ◎ 助词。表示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别见怪~!你快回去~!你怎么不回家~! |
上一个:空速
下一个: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