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篆
词语 | 秦篆 |
---|---|
拼音 | qín zhuàn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即“小篆”解释二: (一)、即小篆。 《汉书·艺文志》:“《苍頡》七章者……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復颇异,所谓 秦 篆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 秦 灭旧章,以吏为师,乃 李斯 删籀而 秦 篆兴, 程邈 造隶而古文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 李斯 订定文字,依据籀文、古文,笔划力求简省划一,称为 秦 篆,或称小篆。” 【秦】字解释: 秦qín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朝(zhāo )秦暮楚。秦晋之好。秦楼楚馆(旧时指妓院)。 中国朝代名:秦代。秦镜高悬(喻法官判案的公正严明。亦称“明镜高悬”)。 中国陕西省的别称。 Ch'in 笔画数:10; 部首:禾; 笔顺编号:1113431234 【篆】字解释: 篆zhuàn 汉字的一种书体:大篆。小篆。篆体。篆书。 书写篆字:篆额。 印章多用篆文,故为官印的代称,又为对别人名字的敬称:篆刻。摄篆。次篆。台篆。 笔画数:15; 部首:竹; 笔顺编号:314314551353334 |
上一个:不尝
下一个:僧伽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