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鹇
词语 | 白鹇 |
---|---|
拼音 | bái xián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鸟类。雄鸟体长(一)、1—(一)、4米。头上的长冠及下体纯蓝黑色而有光泽,上体和两翼为白色。尾长。头的裸出部分和足为红色。常栖于高山竹林间。分布于中国南部。解释二: (一)、亦作“ 白鷳 ”。鸟名。又称银雉。雄鸟的冠及下体纯蓝黑色,上体及两翼白色,故名。 《西京杂记》卷四:“ 闽 越王 献 高帝 石蜜五斛,蜜烛二百枚,白鷴、黑鷴各一双。”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皓鹤夺鲜,白鷳失素。” 唐 李白 《和卢侍御通塘曲》:“青萝嫋嫋挂烟树,白鷴处处聚沙堤。” 明 无名氏 《霞笺记·得笺窥认》:“若得他放白鷴,开鸚鵡,劈雕笼,收丝网,再配鸳鸯。” 【白】字解释: ● 白bái ㄅㄞˊ◎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 没有付出代价的:白吃白喝。 ◎ 陈述: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 与文言相对:白话文。 ◎ 告语: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 丧事: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 把字写错或读错:白字(别字)。 ◎ 政治上反动的:白匪。白军。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白族。白剧。 ◎ 姓。 反义词 hēi黑 英文翻译 white; pure, unblemished; bright 【鹇】字解释: 鹇(鷳) xián 〔白鹇〕鸟,尾长,雄的背为白色,有黑纹,腹部黑蓝色,雌的全身棕绿色,是世界有名的观赏鸟。 (鷳) 笔画数:12; 部首:鸟; 笔顺编号:425123435451 |
上一个:自掴
下一个:吃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