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二
词语 | 得二 |
---|---|
拼音 | dé èr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谓善于凭借正反两方面的条件,及时因势利导,以达目的。二,指阴、阳。亦具体指吉与凶、善与恶、得与失等。语本《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孔颖达疏:“贰,二也。谓吉凶二理,言《易》因自然吉凶二理以济民之行也。欲令趋吉而避凶,行善而不行恶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体三才之茂,践得二之机。”李善注:“子曰:‘知几其神乎!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而未尝復行。’韩康伯曰:‘在理则昧,造形则悟,颜子之分也,失之於几,故有不善,得之於二,不远而復,故知之未尝復行也。’”(二)、谓一举而得双虎。 解释二: (一)、谓善于凭借正反两方面的条件,及时因势利导,以达目的。二,指阴、阳。亦具体指吉与凶、善与恶、得与失等。语本《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孔颖达 疏:“贰,二也。谓吉凶二理,言《易》因自然吉凶二理以济民之行也。欲令趋吉而避凶,行善而不行恶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体三才之茂,践得二之机。” 李善 注:“子曰:‘知几其神乎! 颜氏 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而未尝復行。’ 韩康伯 曰:‘在理则昧,造形则悟, 颜子 之分也,失之於几,故有不善,得之於二,不远而復,故知之未尝復行也。’” (二)、谓一举而得双虎。 春秋 鲁 大夫 卞庄子 刺虎的故事。见《史记·张仪列传》。《晋书·姚萇载记》:“吾欲移兵岭北,广收资实,须 秦 弊 燕 迴,然后垂拱取之。兵不血刃,坐定天下,此 卞庄 得二之义也。” 解释三: 得二,dé èr ㄉㄜˊ ㄦˋ。 【得】字解释: 得dé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 )。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失 得 děi 必须,须要:可得注意。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失 得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 失 笔画数:11; 部首:彳; 笔顺编号:33225111124 【二】字解释: 二 |
上一个:花历
下一个:购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