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命
词语 | 三命 |
---|---|
拼音 | sān mìng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周 代分官爵为九等,称九命。三命为公侯伯之卿。命,爵命。见《周礼·春官·典命》、《礼记·王制》。《左传·昭公十二年》:“及 平子 伐 莒,克之,更受三命。”杜预 注:“十年,平子 伐 莒,以功加三命。”《荀子·大略》:“三命,族人虽七十不敢先。”王先谦 集解:“三命,卿也。”(二)、称任州府官的辟命。《后汉书·李陈庞陈等传论》:“任棠 姜岐,世著其清,结瓮牖而辞三命。”李贤 注:“谓 任 姜 辞太守之辟也。”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序》:“初辞州府三命,后为 彭泽 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 (三)、术数家以受命、遭命、随命为“三命”。《礼记·祭法》“曰司命”汉 郑玄 注:“司命主督察三命。”孔颖达 疏:“案《援神契》云:‘命有三科,有受命以保庆,有遭命以謫暴,有随命以督行。’受命谓年寿也,遭命谓行善而遇凶也,随命谓随其善恶而报之。”南朝 宋 鲍照《在江陵叹年伤老》诗:“五难未易移,三命戒渊抱。”唐 宋 以后,星命术士以人生辰之年、月、日所属干支推算命数,亦称“三命”。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陈靖附婢子语》:“为吏部员外郎,晓三命,自言官高寿长。”宋 洪迈《夷坚志补·汴岸术士》:“适术士过前,共坐旅舍,询其技,曰:‘能论三命。’乃书年月日时示之。” (四)、三种寿命。指上寿、中寿、下寿。《文选·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三命皆有极,咄嗟安可保。”李善 注引《养生经》:“黄帝 曰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年,下寿八十。”李周翰 注:“言三命皆有终极,嗟我此身,安可长保。” (五)、多次教诫。晋 皇甫谧《女怨诗》:“施衿结帨,三命丁寧。” 解释二: (一)、 周 代分官爵为九等,称九命。三命为公侯伯之卿。命,爵命。见《周礼·春官·典命》、《礼记·王制》。 《左传·昭公十二年》:“及 平子 伐 莒 ,克之,更受三命。” 杜预 注:“十年, 平子 伐 莒 ,以功加三命。”《荀子·大略》:“三命,族人虽七十不敢先。” 王先谦 集解:“三命,卿也。” (二)、称任州府官的辟命。 《后汉书·李陈庞陈等传论》:“ 任棠 姜岐 ,世著其清,结瓮牖而辞三命。” 李贤 注:“谓 任 姜 辞太守之辟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序》:“初辞州府三命,后为 彭泽 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 (三)、术数家以受命、遭命、随命为“三命”。 《礼记·祭法》“曰司命” 汉 郑玄 注:“司命主督察三命。” 孔颖达 疏:“案《援神契》云:‘命有三科,有受命以保庆,有遭命以謫暴,有随命以督行。’受命谓年寿也,遭命谓行善而遇凶也,随命谓随其善恶而报之。” 南朝 宋 鲍照 《在江陵叹年伤老》诗:“五难未易移,三命戒渊抱。” 唐 宋 以后,星命术士以人生辰之年、月、日所属干支推算命数,亦称“ 三命 ”。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陈靖附婢子语》:“为吏部员外郎,晓三命,自言官高寿长。” 宋 洪迈 《夷坚志补·汴岸术士》:“适术士过前,共坐旅舍,询其技,曰:‘能论三命。’乃书年月日时示之。” (四)、三种寿命。指上寿、中寿、下寿。 《文选·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三命皆有极,咄嗟安可保。” 李善 注引《养生经》:“ 黄帝 曰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年,下寿八十。” 李周翰 注:“言三命皆有终极,嗟我此身,安可长保。” (五)、多次教诫。 晋 皇甫谧 《女怨诗》:“施衿结帨,三命丁寧。” 【三】字解释: 三sān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中译英:three 【命】字解释: 命mìng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脉。性命。相依为命。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命。命相(xiàng )。命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命”)。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奉命。遵命。命令。使命。 给予(名称等):命名。命题。命意。 指派,使用:命官。 笔画数:8; 部首:口; 笔顺编号:34125152 |
上一个:设奇
下一个:披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