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
词语 | 一顿 |
---|---|
拼音 | yī dùn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1).一停;稍微休息。 汉 扬雄 《太玄赋》:“忽万里而一顿兮,遇列仙以託宿。”(2).表数量。用于吃饭、打骂、说话等,犹言一次,一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欲乞一顿食耳。”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我欲笞汝一顿。”《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被 张进宝 着实的駡了一顿。”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3).一起;一下子。《晋书·刘寔传》:“或举所贤,因及所念,一顿而至,人数猥多,各言所举者贤。”《西游记》第九十回:“被他奔入楼中,张开口,把 三藏 与老王父子一顿噙出。”《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婆留 ﹞便将元宝碎银及酒器首饰,一顿交付与 戚汉老 。”《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 狄希陈 使性谤气,一顿穿上袄裤,繫上袜子。”英文翻译1.a meal解释二: (一)、一停;稍微休息。 汉 扬雄 《太玄赋》:“忽万里而一顿兮,遇列仙以託宿。” (二)、表数量。用于吃饭、打骂、说话等,犹言一次,一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欲乞一顿食耳。”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我欲笞汝一顿。”《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被 张进宝 着实的駡了一顿。”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 (三)、一起;一下子。 《晋书·刘寔传》:“或举所贤,因及所念,一顿而至,人数猥多,各言所举者贤。”《西游记》第九十回:“被他奔入楼中,张开口,把 三藏 与老王父子一顿噙出。”《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婆留 ﹞便将元宝碎银及酒器首饰,一顿交付与 戚汉老 。”《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 狄希陈 使性谤气,一顿穿上袄裤,繫上袜子。” 解释三: 一顿是汉语词语,数量词,出自《太玄赋》。 【一】字解释: 一yī ㄧˉ ◎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 纯;专:专~。~心~意。 ◎ 全;满:~生。~地水。 ◎ 相同:~样。颜色不~。 ◎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 乃;竞:~至于此。 ◎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 或者:~胜~负。 ◎ 初次:~见如故。 ◎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中译英: a ,an ,one 【顿】字解释: 顿(頓) dùn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叩,跺:顿首再拜。 处理,设置:安顿。整顿。 疲乏:困顿。劳顿。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 次:三顿饭。 古同“钝”,不锋利。 姓。 笔画数:10; 部首:页; 笔顺编号:1525132534 |
上一个:炙鱼
下一个:绝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