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绶鸡
词语 | 吐绶鸡 |
---|---|
拼音 | tǔ shòu jī |
字数 | 3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火鸡。解释二: (一)、鸟名。也叫吐锦鸡、真珠鸡、七面鸟,俗称火鸡。产于 巴 峡 及 闽 广 山中,今多饲作家禽。以喉下有肉垂,似绶,故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附吐绶鸡》:“出 巴峡 及 闽 广 山中,人多畜玩。大者如家鸡,小者如鴝鵒。头颈似雉,羽色多黑,杂以黄白圆点,如真珠斑。项有嗉囊,内藏肉綬,常时不见,每春夏晴明,则向日摆之。顶上先出两翠角,二寸许,乃徐舒其頷下之綬,长阔近尺,红碧相间,采色焕烂……此鸟生亦反哺。行则避草木,故《禽经》谓之避株,《食物本草》谓之吐锦鸡,《古今注》谓之锦囊,《蔡氏诗话》谓之真珠鸡,《倦游録》谓之孝鸟,《诗经》谓之鷊。” 清 赵翼 《题岭南物产图六二韵》:“带箭鸟拖尾,吐綬鸡赘肉。” 【吐】字解释: 吐tǔ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吐痰。吞吐。吐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放出,露出:高粱吐穗。吐故纳新。 说出:吐话。一吐为快。 吞纳咽 吐 tù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呕吐。上吐下泻。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吐还不义之财。 吞纳咽 笔画数:6;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121 【绶】字解释: 绶(綬) shòu 一种丝质带子,古代常用来拴在印纽上,后用来拴勋章:印绶。绶带。 笔画数:11; 部首:纟; 笔顺编号:55134434554 【鸡】字解释: 鸡(鷄) jī 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雄性啼能报晓,雌性生的蛋是好食品:公鸡。母鸡。鸡雏。 笔画数:7; 部首:鸟; 笔顺编号:5435451 |
上一个:岩居
下一个:顶门儿
相关词语:
送鸡汤慌脚鸡鸡黍期鸡鹿塞一蚊鸡斗鸡眼鸡心领鸡扒命骇鸡犀闻鸡人吐车茵鸡林贾摊鸡子鸡毛店鸡内金鸡子儿吐谷浑失旦鸡鸡公山真珠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