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
词语 | 痢疾 |
---|---|
拼音 | lì ji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由痢疾杆菌或阿米巴原虫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常见的为细菌性痢疾,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等症状。阿米巴痢疾起病较慢,粪便暗红色并有腐肉臭味。加强粪便管理及饮食卫生是主要预防措施。解释二: (一)、由痢疾杆菌或阿米巴原虫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唐 权德舆 《贾相公陈乞表》:“近染痢疾,绵歷旬时。”《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疟疾才止,又得了秋后痢疾。”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痢疾虽然已好,他的肚子可时时的还疼一阵。” 【痢】字解释: 痢lì 中医学病名,古称“滞下”。又因病情不同而有“赤痢”、“白痢”、“赤白痢”、“噤口痢”等名。 〔痢疾〕传染病。症状有大便频繁,腹痛,发热,粪便带脓、血和黏液等。 见“瘌”字“瘌痢”。 笔画数:12; 部首:疒; 笔顺编号:413413123422 【疾】字解释: 疾jí 病,身体不舒适:疾病。目疾。残疾。讳疾忌医。 一般的痛苦:疾苦。 疼痛:疾首蹙额。 恨:疾恶如仇。 古同“嫉”,妒忌。 弊病,缺点:“寡人有疾”。 快,迅速:疾步。疾走。疾进。疾驰。疾足先得。 徐缓 笔画数:10; 部首:疒; 笔顺编号:4134131134 |
上一个:法日
下一个:阳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