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狉
词语 | 榛狉 |
---|---|
拼音 | zhēn pī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狉榛。也作獉狉。解释二: (一)、唐 柳宗元 《封建论》:“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后因以“榛狉”形容未开化。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环 黔 粤 万山间,奥而旷,沃而衍,榛狉而淳朴,别有天地。”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西人未脱于榛狉之时,吾族之文明实已达于极点。” 刘半农 《诗人的修养》:“又一说谓古时诗家,于榛狉蒙昧之世,忽然做了些灵秀婉妙的诗来。” 解释三: 榛狉:形容不开化。 【榛】字解释: 榛zhēn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结球形坚果,称“榛子”,果仁可食。木材可做器物。 丛杂的草木:榛芜。莽榛。榛薄(草木丛生的地方,引申为指幽僻的地方)。 笔画数:14; 部首:木; 笔顺编号:12341113431234 【狉】字解释: 狉pī 〔狉狉〕形容野兽轰动,如“鹿豕狉狉”。 笔画数:8; 部首:犭; 笔顺编号:35313241 |
上一个:大冯
下一个:至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