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体
词语 | 正始体 |
---|---|
拼音 | zhèng shǐ tǐ |
字数 | 3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三国 魏 后半期盛行的一种诗风。因始于 魏 齐王 芳 正始 年间,故名。这时期 老、庄 思想盛行,士大夫崇尚清谈,文学创作也深受其影响。其中 嵇康、阮籍 的作品虽然也不免受了当时思潮的影响,但却能以隐微的方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感慨时事,成为这一时期诗歌作品的代表。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乃 正始 明道,诗杂仙心,何晏 之徒,率多浮浅,唯 嵇 志清峻,阮 旨遥深,故能标焉。”宋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正始 体,魏 年号,嵇 阮 诸公之诗。”解释二: (一)、三国 魏 后半期盛行的一种诗风。因始于 魏 齐王 芳 正始 年间,故名。这时期 老 、 庄 思想盛行,士大夫崇尚清谈,文学创作也深受其影响。其中 嵇康 、 阮籍 的作品虽然也不免受了当时思潮的影响,但却能以隐微的方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感慨时事,成为这一时期诗歌作品的代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乃 正始 明道,诗杂仙心, 何晏 之徒,率多浮浅,唯 嵇 志清峻, 阮 旨遥深,故能标焉。”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 正始 体, 魏 年号, 嵇 阮 诸公之诗。” 【正】字解释: ● 正zhèng ㄓㄥˋ◎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 姓。 ● 正zhēng ㄓㄥˉ ◎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反义词 反 邪 负 侧 歪 倒 副 偏 笔顺编号:12121 【始】字解释: 始shǐ 起头,最初,与“终”相对:开始。始终。始祖。始创。周而复始。 才,刚才:方始。始悟(才觉悟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初末终 笔画数:8; 部首:女; 笔顺编号:53154251 【体】字解释: ● 体(體)tǐ ㄊㄧˇ◎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 体(體)tī ㄊㄧˉ ◎ 〔体己〕a.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b.亲近的,如“体己话”,亦作“梯己”。 ◎ (體) ● 体(體)bèn ㄅㄣˋ ◎ 古同“笨”,粗壮。 ◎ 古同“笨”,抬灵柩的人。 英文翻译 body; group, class, body, unit; inferior |
上一个:攒聚
下一个:煤窑
相关词语:
杂合体正规战机体觉抛射体黑体字语体诗率更体欧共体院体派丽正门正误表苍白体浑天体正电荷正伯侨纪事体立体角徐庾体猪屠体正受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