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缨
词语 | 牦缨 |
---|---|
拼音 | máo yīng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以毛做成的帽带。古时大臣犯罪时用之,以示自请罪谴。解释二: (一)、以毛做成的帽带。古时大臣犯罪时用之,以示自请罪谴。 《汉书·贾谊传》:“﹝大臣﹞闻谴何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辠耳,上不执缚係引而行也。” 颜师古 注引 郑氏 曰:“以毛作缨。白冠,丧服也。”《晋书·束晳传》:“主无骄肆之怒,臣无氂缨之请。” 唐 陈鸿 《长恨歌传》:“ 国忠 奉氂缨盘水,死於道周。” 解释三: 牦缨,读音máo yīng,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以毛做成的帽带。 【牦】字解释: 牦máo 〔牦牛〕一种牛,全身有长毛,腿短。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出产,当地人民用来拉犁和驮运货物。肉和乳都可食用。 笔画数:8; 部首:牜; 笔顺编号:31213115 【缨】字解释: 缨(纓) yīng 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帽缨子。红缨枪。缨穗。 像缨的东西:萝卜缨子。 带子,绳子:长缨。 笔画数:14; 部首:纟; 笔顺编号:55125342534531 |
上一个:余歌
下一个:随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