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大全 | 繁体字转换器 | 火星文转换器 | 组词大全 | 造句大全

词语:

因循

词语因循
拼音yīn xún
字数2字词语
意思

解释一:

(一)、沿袭:因循守旧。
(二)、拖延:因循误事。

解释二:

(一)、道家谓顺应自然。

《文子·自然》:“王道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任下,责成而不劳。”《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张守节 正义:“任自然也。”

(二)、沿袭;承袭;继承。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秦 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汉 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后汉书·梁统传》:“ 宣帝 聪明正直,总御海内,臣下奉宪,无所失坠,因循先典,天下称理。”《北齐书·文宣帝纪论》:“ 显祖 因循鸿业,内外协从,自朝及野,羣心属望。”

(三)、保守;守旧。

宋 司马光 《学士院试李清臣等策问》:“庸人之情,喜因循而惮改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因循而不知变计,畏缩而不敢奋发。”

(四)、疏懒;怠惰;闲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尔。” 宋 苏轼 《与朱康叔书》:“因循稍疎上问,不审近日尊候何如?”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中:“人情乐因循,一放过,则不復省矣。”

(五)、轻率;随随便便。

《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 濮阳 之日为因循,用却百金忙买得,不曾子细问根由。”《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供养十方菩萨,且要饮饌精珍……如斯不敢因循,毕竟一生供养。” 明 胡应麟 《诗薮外编·唐上》:“凡 唐 人诗引韵旁出……必东冬、真文次序鳞比,则无远借者,然盛 唐 絶少,初学当戒,毋得因循。”

(六)、流连;徘徊不去。

唐 姚合 《武功县中作》诗之二二:“门外青山路,因循自不归。” 前蜀 韦庄 《出关》诗:“马嘶烟岸柳阴斜,东去关山路转赊。到处因循缘嗜酒,一生惆悵为判花。” 清 姚世钧 《饶州舟次独酌醉后放歌》:“东风吹我来 饶州 ,因循又作两日留。” 清 陈维崧 《花心动·访寒松上人不遇》词:“竹院因循,水郭迟回。”

(七)、引申指飘泊。

宋 柳永 《浪淘沙慢》词:“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 宋 陆游 《宴西楼》诗:“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八)、犹豫。

《旧唐书·高骈传》:“既知历数犹在,謳謡未移,则怀拗怒之臣,贮救难除奸之志,便须果决,安可因循!”《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右司諫 陈岢 上书请战,其略曰:‘今日之事,皆由陛下不断,将相怯懦,若因循不决,一旦无如之何,恐君臣相对涕泣而已。’”

(九)、延宕;拖延。

宋 司马光 《答胡寺丞书》:“京师日困俗事,因循逾年,尚未报谢。”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一折:“你可也莫因循,休迟慢,天色儿真然向晚。” 清 宋琬 《一剪梅》词:“因循何日赋《归田》?説道今年,又早明年,故园消息思茫然。”

解释三:

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人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之为我,则莫可得而用矣 。——《慎子·因循》这是道家用世的基本方法,又常写作“因”和“因也”。它的基本含义是顺应万物天性,“不为物为,不为物后,与时迁移,因物变化”(司马谈论《论六家要旨》)不法古,不循今,利用万物和万民的天性达到治国的目的,而不是今天所说的因循守旧。

【因】字解释:

● 因yīn ㄧㄣˉ
◎ 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因。因素。因果。病因。
◎ 理由:因为(wéi )。因而。
◎ 依,顺着,沿袭:因此。因之。因循(a.沿袭;b.迟延拖拉)。因噎废食。陈陈相因。

反义词


英文翻译
cause, reason; by; because (of)

【循】字解释:


xún
遵守,依照沿袭:遵循。因循。循环。循规蹈矩。
古同“巡”,巡行。

笔画数:12;
部首:彳;
笔顺编号:332331225111

上一个:光圈

下一个:红船

相关词语:

循性徧循循回宿因循扰循蜚香因因承循声谐因遵循徼循循陔昏因循例因便循套循览循挠循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