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大全 | 繁体字转换器 | 火星文转换器 | 组词大全 | 造句大全

词语:

一元

词语一元
拼音yī yuán
字数2字词语
意思

解释一:

(一)、事物的开始。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玉英》:“谓一元者,大始也。”《汉书·董仲舒传》:“《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
(二)、汉《三统历》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汉书·律历志上》:“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
(三)、宋 邵雍 把世界从开始到消灭的一个周期叫做一元。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三十运,一运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故一元共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见所著《皇极经世·观物篇一》。《朱子语类》卷二四:“到得一元尽时,天地又是一番开闢。”《西游记》第一回:“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
(四)、一个中心或本原。参见“一元化”、“一元论”。
(五)、指天下。《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夷一元之穷灾,拯六合之沉溺。”
(六)、一头。参见“一元大武”。
(七)、清 代称元宝一枚为一元。清 袁枚《答孙补山相公书》:“捧到国宝一元,照人若雪。”
(八)、清 末以来的货币单位,银圆一枚为一元,一元等于十角或一百分。元,本作“圆”。

解释二:

(一)、事物的开始。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谓一元者,大始也。”《汉书·董仲舒传》:“《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

(二)、 汉 《三统历》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

《汉书·律历志上》:“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

(三)、 宋 邵雍 把世界从开始到消灭的一个周期叫做一元。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三十运,一运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故一元共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见所著《皇极经世·观物篇一》。

《朱子语类》卷二四:“到得一元尽时,天地又是一番开闢。”《西游记》第一回:“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

(四)、一个中心或本原。参见“ 一元化 ”、“ 一元论 ”。

(五)、指天下。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夷一元之穷灾,拯六合之沉溺。”

(六)、一头。参见“ 一元大武 ”。

(七)、 清 代称元宝一枚为一元。

清 袁枚 《答孙补山相公书》:“捧到国宝一元,照人若雪。”

(八)、 清 末以来的货币单位,银圆一枚为一元,一元等于十角或一百分。元,本作“圆”。

解释三:

一元,指宇宙的开始和人在未出生前的混沌状态,也谓世运时会之数。

【一】字解释:


yī ㄧˉ
◎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 纯;专:专~。~心~意。
◎ 全;满:~生。~地水。
◎ 相同:~样。颜色不~。
◎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 乃;竞:~至于此。
◎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 或者:~胜~负。
◎ 初次:~见如故。
◎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中译英: a ,an ,one

【元】字解释:


yuán
头、首、始、大:元凶。元首。元旦。元年。元勋。元帅。状元(科举考试第一名)。
基本:单元。元件。元气(精气,根本)。元素。元音。
同“圆”⑦。
未知数:一元二次方程。
中国朝代名:元代。元曲。
姓。
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

笔画数:4;
部首:二;
笔顺编号:1135

上一个:顺随

下一个:九域

相关词语:

元魏一者一彪犂元一罟一拨一弓监元一房元兄贡元一落元机元敕一簇借一一迹一沾一绳一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