搴旗
词语 | 搴旗 |
---|---|
拼音 | qiān qí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拔取敌方旗帜。(二)、高举旗帜。 解释二: (一)、拔取敌方旗帜。 《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二:“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东纪事诗》:“笑他兵力输民力,斩将搴旗几十村。” (二)、高举旗帜。 黄远庸 《政党安在》:“其四……则临时奔赴,搴旗呐喊,好为生事者也。” 【搴】字解释: 搴qiān 拔取:斩将搴旗。 笔画数:14; 部首:手; 笔顺编号:44511221343112 【旗】字解释: 旗qí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zhé),多是长方形或方形: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笔画数:14; 部首:方; 笔顺编号:41533112211134 |
上一个:头头
下一个:居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