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
词语 | 子午 |
---|---|
拼音 | zǐ wǔ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指南北。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二)、指夜半和正午。旧时计时法,以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以白昼十一时至一时为“午”时。 (三)、见“子午谷”。 解释二: (一)、指南北。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 唐 苏颋 《唐长安西明寺塔碑》:“揆阴阳之中,居子午之直,丛依观阁,层立殿堂。”《宋史·天文志一》:“ 南阳 孔定 製铜仪,有双规,规正距子午以象天;有横规,判仪之中以象地。”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若针之子午未定,舵之东西游移,则徘徊莫适,悵悵何之?” (二)、指夜半和正午。旧时计时法,以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以白昼十一时至一时为“午”时。 唐 吕岩 《延寿》诗:“子午常餐日月精,玄关门户啟还扃。” (三)、见“ 子午谷 ”。 【子】字解释: ● 子zǐ ㄗˇ 【午】字解释: 午wǔ 地支的第七位,属马。 用于计时:午时(白天十一点到一点)。午间。午饭。午睡。午休。午夜(半夜、子夜)。 古同“忤”、“迕”,逆,背。 笔画数:4; 部首:十; 笔顺编号:3112 |
上一个:蜡书
下一个:虾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