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爵
词语 | 民爵 |
---|---|
拼音 | mín jué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古代君王赐给民间有功者的爵位。《汉书·高帝纪上》:“令民除 秦 社稷,立 汉 社稷,施恩德,赐民爵。”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爵者,禄位。民赐爵,有罪得以减也。”《汉书·惠帝纪》:“春正月,復发 长安 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 长安 ……九月,长安 城成。赐民爵,户一级。”宋 徐天麟《西汉会要·职官五·赐爵》:“孝惠 即位,赐民爵一级。”宋 徐天麟《西汉会要·职官五·赐爵》:“孝元 永光 二年,詔阴阳不调,三光晻昧,其大赦天下,赐民爵一级。”解释二: (一)、古代君王赐给民间有功者的爵位。 《汉书·高帝纪上》:“令民除 秦 社稷,立 汉 社稷,施恩德,赐民爵。”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爵者,禄位。民赐爵,有罪得以减也。”《汉书·惠帝纪》:“春正月,復发 长安 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 长安 ……九月, 长安 城成。赐民爵,户一级。” 宋 徐天麟 《西汉会要·职官五·赐爵》:“ 孝惠 即位,赐民爵一级。” 宋 徐天麟 《西汉会要·职官五·赐爵》:“ 孝元 永光 二年,詔阴阳不调,三光晻昧,其大赦天下,赐民爵一级。” 解释三: 民爵,汉语词语,拼音mín jué,意思是古代君王赐给民间有功者的爵位。 【民】字解释: 民mín ㄇㄧㄣˊ◎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 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 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 同“苠”。 反义词:官 笔顺编号:51515 【爵】字解释: 爵jué 古代饮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 君主国家贵族封号(中国古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官爵。爵禄(爵位和俸禄)。爵士。 古同“雀”。 笔画数:17; 部首:爫; 笔顺编号:34432522151154124 |
上一个:诸头
下一个:痒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