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旒
词语 | 十二旒 |
---|---|
拼音 | shí èr liú |
字数 | 3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天子冕冠前后各悬垂的十二条玉串。(二)、借指天子。 解释二: (一)、天子冕冠前后各悬垂的十二条玉串。 《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 郑玄 注:“天子以五采藻为旒,旒十有二。” 孔颖达 疏:“天子前之与后各有十二旒。” (二)、借指天子。 宋 梅尧臣 《次韵景彝奉慈庙孟秋摄事二十韵》:“却直中书省,重瞻十二旒。” 【十】字解释: 十shí ㄕˊ ◎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 表示多、久:~室九空。 ◎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中译英:ten 【二】字解释: 二 【旒】字解释: 旒liú 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旌旗垂旒”。 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冕而前旒”。 笔画数:13; 部首:方; 笔顺编号:4153314154325 |
上一个:乳狗
下一个:侈窳
相关词语:
第二流十善道一二三十八滩十六相十三行七十岁十二子二耶舍十八九二赖子名二代三月二粗十番十八狱八十岁二掌柜铁十字二进制十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