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风台
词语 | 避风台 |
---|---|
拼音 | bì fēng tái |
字数 | 3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相传 汉 赵飞燕 身轻不胜风,成帝 为筑七宝避风台。解释二: (一)、相传 汉 赵飞燕 身轻不胜风, 成帝 为筑七宝避风台。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今 太液池 尚有避风臺,即 飞燕 结裙之处。” 唐 贾至 《赠薛瑶英》诗:“方知 汉成帝 ,虚筑避风臺。”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上》:“ 汉成帝 获 飞燕 ,身轻欲不胜风。恐其飘翥,帝为造水晶盘,令宫人掌之而歌舞。又製七宝避风臺,间以诸香,安於上,恐其四肢不禁也。” 宋 刘克庄 《清平乐·赠陈参议师文侍儿》词:“宫腰束素,只怕能轻举,好筑避风臺护取,莫遣惊鸿飞去。” 解释三: 相传汉赵飞燕 身轻不胜风, 成帝为筑七宝避风台。出自《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六 【避】字解释: 避bì 躲,设法躲开: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 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躲就 笔画数:16; 部首:辶; 笔顺编号:5132514143112454 【风】字解释: 风(風) fēng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 )(传闻)。闻风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姓。 风 (風) fěng 古同“讽”,讽刺。 笔画数:4; 部首:风; 笔顺编号:3534 【台】字解释: 台(①台⑤臺,⑥檯⑦颱) tái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量词:一台戏。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桌子、案子:写字台。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姓。 台 tāi 〔天台〕a.山名,在中国浙江省;b.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笔画数:5; 部首:口; 笔顺编号:54251 |
上一个:鸳鸯锦
下一个:静态动词
相关词语:
声风木窗台线大风歌风雨桥驭风襟李陵台双台子章台路风字砚紫风流清风岭天香台逆风家枕边风银台司看台票乘风凉暴风雨风火墙牛马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