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衕
词语 | 胡衕 |
---|---|
拼音 | hú tòng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同“胡同”解释二: (一)、即胡同。北方对小街小巷的通称。 元 张可久 《小桃红·寄春谷王千户》曲:“紫簫声冷彩云空,十载 扬州 梦,一点红香锦衚衕。” 明 沉榜 《宛署杂记·街道》:“衚衕本 元 人语,字中从胡从同,盖取胡人大同之意。”《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我也没那大工夫留这些闲心,横竖在 前门 西里一个衚衕儿里头。” 【胡】字解释: 胡(⑤鬍) hú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姓。 笔画数:9; 部首:月; 笔顺编号:122513511 |
上一个:晒斑
下一个:辞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