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
词语 | 大儒 |
---|---|
拼音 | dà rú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旧指学问渊博而有名的学者。解释二: (一)、儒学大师。 《荀子·儒效》:“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 桀 跖 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 仲尼 、 子弓 是也。”《荀子·儒效》:“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大儒者,天子三公也。” (二)、泛指学问渊博的人。 《后汉书·逸民传·法真》:“﹝ 法真 ﹞好学而无常家,博通内外图典,为 关西 大儒。” 唐 韩愈 《读荀》:“‘六经’与百家之説错杂,然老师大儒犹在。”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春闈里纷纷大儒,难道是没爹娘的孩儿方去。” 清 吴伟业 《寿王鉴明五十》诗:“当世数大儒,如君号名宿。” 解释三: 大儒,也叫鸿儒,多指有学问、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在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大儒很多,如孟子、朱熹、顾炎武等。 【大】字解释: 大 d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 时间更远:大前年。 ◎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大 dài ◎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大 tài ◎ 古通“太”。 ◎ 古通“泰”。 反义词:小 【儒】字解释: 儒rú 指读书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 古同“懦”,懦弱。 笔画数:16; 部首:亻; 笔顺编号:3214524444132522 |
上一个:古拉格
下一个:粮料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