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
词语 | 罢了 |
---|---|
拼音 | bà le,bà liǎo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 bà le ]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有“仅此而已”的意思,常跟“不过、无非、只是”等词前后呼应:这不算什么,我不过尽了我的职责罢了。[ bà liǎo ] 表示容忍,有勉强放过暂不深究的意思;算了:他不愿参加也就罢了。解释二: (一)、犹算了。有表示容忍、不再深究之义。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他委实不肯便罢了,教我怎生断理?” 明 高明 《琵琶记·书馆悲逢》:“他把我嘲,难恕饶,你説与我知道,怎肯干休罢了?”《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我不説你也罢了,你还问我这些话,这也可笑!” 刘大白 《洪水》:“人也漂流去,倒也罢了;剩下这没饭吃没屋住的人们,是洪水底洪恩吗?” (二)、表示遇到危难,无法解免。 《水浒传》第二三回:“只见枯草丛中钻出两隻大虫来, 武松 道:‘阿呀!我今番罢了!’” (三)、指事情使人感到为难。犹言难住。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可就罢了我了!慢説我没有这样的家当,便有,我也不肯这样做法。” (四)、助词。犹便了,就是了。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允诺语气。 《西游补》第五回:“你四人回去罢了,千万替我谢声。”《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官人 还问我姐姐。你只打点迎亲罢了。”《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每日清早上是我弟媳妇出来屋后抱柴,你明日众人伏在那里,遇着就抢罢了。” (五)、助词。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如此而已”,常跟“不过”、“只是”、“无非”等词前后呼应。 《红楼梦》第三二回:“我也不过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罢了。”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二》:“我相信写了出来,未必于你有用,但我也只能写出这些罢了。”如:他不会真的打你,无非吓唬吓唬你罢了。 (六)、叹词。犹言完了。 《西游记》第二三回:“哥哥,罢了!罢了!我们遇着鬼了!”《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罢了!我上了这小畜生的当了!” 解释三: 1.犹算了。有表示容忍﹑不再深究之义。2.表示遇到危难﹐无法解免。3.指事情使人感到为难。犹言难住。4.助词。犹便了﹐就是了。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允诺语气。5 陕西方言,表示不难,比较容易(ba le)。 【罢】字解释: 罢(罷) bà 停,歇:罢休。罢工。罢课。罢市。罢论(打消了打算)。罢笔(停止写作)。 免去,解除:罢免。罢官。罢职。罢黜。 完了,毕:吃罢饭。 罢 (罷) 同“吧2”。 罢 (罷) pí 古同“疲”,累。 笔画数:10; 部首:罒; 笔顺编号:2522112154 【了】字解释: 了 liǎo ㄌㄧㄠˇ◎ 明白,知道:明了。一目了然。 ◎ 完结,结束:完了。了结。 ◎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了。办得了。 ◎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了得! 了 le ㄌㄜ ◎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了。 ◎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了。 |
上一个:自由人
下一个: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