鼍声
词语 | 鼍声 |
---|---|
拼音 | tuó shēng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鼍鸣声。为有雨的预兆。解释二: (一)、鼍鸣声。为有雨的预兆。 唐 张籍 《白鼉鸣》诗:“六月人家井无水,夜闻鼉声人尽起。” 唐 项斯 《送友人下第归襄阳》诗:“草色连晴坂,鼉声离晓滩。”参见“ 鼉吟 ”。 解释三: 鼍声是汉语词汇,拼音tuó shēnɡ,出自《白鼉鸣》。 【鼍】字解释: 鼍(鼉) tuó 爬行动物,吻短,体长二米多,背部、尾部均有麟甲。穴居江河岸边,皮可以蒙鼓。亦称“扬子鳄”、“鼍龙”、“猪婆龙”。 笔画数:20; 部首:黽; 笔顺编号:25125125121125125115 【声】字解释: ● 声(聲)shēng ㄕㄥˉ◎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 ◎ 消息,音讯:声息。不通声气。 ◎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 名誉:名声。 ◎ 音乐歌舞: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英文翻译 sound, voice, noise; tone; music |
上一个:盥溉
下一个:回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