黩祀
词语 | 黩祀 |
---|---|
拼音 | dú sì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犹黩祭。《穀梁传·桓公八年》:“夏,五月,丁丑,烝。烝,冬事也,春夏兴之,黷祀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 春秋 已下,黷祀諂祭,祝币史辞,靡神不至。”解释二: (一)、犹黩祭。 《穀梁传·桓公八年》:“夏,五月,丁丑,烝。烝,冬事也,春夏兴之,黷祀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 春秋 已下,黷祀諂祭,祝币史辞,靡神不至。” 解释三: 黩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ú sì ,是犹黩祭。 【黩】字解释: 黩(黷) dú 污辱,玷污:黩货(贪财,贪污)。黩誓。 随随便便,滥用:黩武。黩烦。 黑:“林木为之润黩。” 笔画数:20; 部首:黑; 笔顺编号:25431211444412544134 【祀】字解释: 祀sì 祭:祭祀。祀天。祀祖。 中国殷代指年:十有三祀。 笔画数:7; 部首:礻; 笔顺编号:4524515 |
上一个:笑耍头回
下一个: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