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弟
词语 | 族弟 |
---|---|
拼音 | zú dì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同高祖兄弟的弟辈。亦泛指同族同辈中年较少者。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车骑下车,抱 术 曰:‘族弟发狂,卿为我宥之!’”《南史·刘歊传》:“及长,博学有文才,不娶不仕,与族弟 訏 并隐居求志,遨游林泽,以山水书籍相娱而已。”唐 杜甫 有《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仇兆鳌 注:“公《万年县君杜氏墓铭》:‘其先系统於 伊耆,分姓於 唐 杜。’”《文汇报》198(七)、(四)、28:“一天,族弟 溥佳 来看他,溥仪 挺高兴。”解释二: (一)、同高祖兄弟的弟辈。亦泛指同族同辈中年较少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车骑下车,抱 术 曰:‘族弟发狂,卿为我宥之!’”《南史·刘歊传》:“及长,博学有文才,不娶不仕,与族弟 訏 并隐居求志,遨游林泽,以山水书籍相娱而已。” 唐 杜甫 有《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 仇兆鳌 注:“公《万年县君杜氏墓铭》:‘其先系统於 伊耆 ,分姓於 唐 杜 。’”《文汇报》1987.4.28:“一天,族弟 溥佳 来看他, 溥仪 挺高兴。” 【族】字解释: 族zú ㄗㄨˊ◎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族规。族长。家族。 ◎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 ◎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族。 ◎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族。氏族。部族。 ◎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族。 ◎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族灭。 ◎ 聚合,集中:云气不待族而雨。 笔顺编号:41533131134 【弟】字解释: ● 弟dì ㄉㄧˋ◎ 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兄弟。 ◎ 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堂弟。 ◎ 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 ◎ 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弟。 ◎ 古同“第”,次序。 ◎ 古同“第”,但。 ● 弟tì ㄊㄧˋ ◎ 古同“悌”,孝悌。 ● 弟tuí ㄊㄨㄟˊ ◎ 〔弟靡〕颓唐;柔顺。 ◎ 兄 同义词、反义词 兄 英文翻译 young brother; junior; |
上一个:力竭
下一个:窕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