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籀
词语 | 篆籀 |
---|---|
拼音 | zhuàn zhòu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篆文和籀文。晋 左思《魏都赋》:“讎校篆籀,篇章毕覿。”唐 韩愈《祭郴州李使君文》:“接雄词於章句,窥逸踪於篆籀。”《新五代史·杂传十九王仁裕》:“﹝ 仁裕 ﹞喜为诗。其少也,尝梦剖其肠胃,以 西江 水涤之,顾见 江 中沙石皆为篆籀之文,由是文思益进。”黄质《题朱生君实延龄遗墨》诗:“笔参篆籀字树石,行年穉弱气超迈。”解释二: (一)、篆文和籀文。 晋 左思 《魏都赋》:“讎校篆籀,篇章毕覿。”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接雄词於章句,窥逸踪於篆籀。”《新五代史·杂传十九王仁裕》:“﹝ 仁裕 ﹞喜为诗。其少也,尝梦剖其肠胃,以 西江 水涤之,顾见 江 中沙石皆为篆籀之文,由是文思益进。” 黄质 《题朱生君实延龄遗墨》诗:“笔参篆籀字树石,行年穉弱气超迈。” 解释三: 篆籀(zhuàn zhòu)是文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书体的称谓。 【篆】字解释: 篆zhuàn 汉字的一种书体:大篆。小篆。篆体。篆书。 书写篆字:篆额。 印章多用篆文,故为官印的代称,又为对别人名字的敬称:篆刻。摄篆。次篆。台篆。 笔画数:15; 部首:竹; 笔顺编号:314314551353334 【籀】字解释: 籀zhòu 〔籀文〕古代的一种字体。中国春秋战国时流行于秦国,今存石鼓文是其代表。亦称“大篆”。 阅读:籀读(读书)。籀绎(阅读并理出文章的脉络)。 |
上一个:倒票
下一个:永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