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府
词语 | 六府 |
---|---|
拼音 | liù fǔ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古以水、火、金、木、土、穀为“六府”。《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孔颖达 疏:“府者,藏财之处;六者,货财所聚,故称六府。”《魏书·高闾传》:“重光丽天,晨暉叠旦。六府孔修,三辰贞观。”宋 王禹偁《拟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制》:“是故朝有八政,货食为先;世修六府,土穀在列。”(二)、上古六种税官之总称。《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郑玄 注:“府,主藏六物之税者,此亦 殷 时制也。”《墨子·节葬下》:“五官六府。”孙诒让 间诂:“六府,古籍无明文。《曲礼》‘六府’,郑 君以为 殷 制,则非 周 法。《左传·文七年》、《大戴礼记·四代篇》并以水火金木土穀为六府,亦非官府。《汉书·食货志》説 太公 为 周 立九府圜法,颜 注谓即《周官》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等官。若然,天子有九府,六府或亦诸侯制与?”清 高其倬《蓟州新城》诗:“九门戒楼櫓,六府严关扃。” (三)、即六腑。《庄子·列御寇》:“穷有八极,达有三必,形有六府。”成玄英 疏:“八极三必穷达,犹人身有六府也。”南朝 宋 何承天《雉子游原泽篇》诗:“冰炭结六府,忧虞缠胸襟。”宋 梅尧臣《樊推官劝予止酒》诗:“每饮輙呕泄,安得六府和?” (四)、指身体的外形。《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这位娘子,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六府丰隆,晚岁荣华定取。” (五)、文昌宫之六星。《晋书·天文志上》:“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 (六)、古乐章名。《尚书大传》卷一下:“歌《大化》、《大训》、《六府》、《九原》,而 夏 道兴。”郑玄 注:“四章皆歌 禹 之功。” 解释二: (一)、古以水、火、金、木、土、穀为“六府”。 《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 孔颖达 疏:“府者,藏财之处;六者,货财所聚,故称六府。”《魏书·高闾传》:“重光丽天,晨暉叠旦。六府孔修,三辰贞观。” 宋 王禹偁 《拟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制》:“是故朝有八政,货食为先;世修六府,土穀在列。” (二)、上古六种税官之总称。 《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 郑玄 注:“府,主藏六物之税者,此亦 殷 时制也。”《墨子·节葬下》:“五官六府。” 孙诒让 间诂:“六府,古籍无明文。《曲礼》‘六府’, 郑 君以为 殷 制,则非 周 法。《左传·文七年》、《大戴礼记·四代篇》并以水火金木土穀为六府,亦非官府。《汉书·食货志》説 太公 为 周 立九府圜法, 颜 注谓即《周官》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等官。若然,天子有九府,六府或亦诸侯制与?”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九门戒楼櫓,六府严关扃。” (三)、即六腑。 《庄子·列御寇》:“穷有八极,达有三必,形有六府。” 成玄英 疏:“八极三必穷达,犹人身有六府也。” 南朝 宋 何承天 《雉子游原泽篇》诗:“冰炭结六府,忧虞缠胸襟。” 宋 梅尧臣 《樊推官劝予止酒》诗:“每饮輙呕泄,安得六府和?” (四)、指身体的外形。 《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这位娘子,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六府丰隆,晚岁荣华定取。” (五)、文昌宫之六星。 《晋书·天文志上》:“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 (六)、古乐章名。 《尚书大传》卷一下:“歌《大化》、《大训》、《六府》、《九原》,而 夏 道兴。” 郑玄 注:“四章皆歌 禹 之功。” 【六】字解释: 六 中译英:six 【府】字解释: 府 fǔ◎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府库。天府。 ◎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府邸。府第。王府。府上。 ◎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开封府。府尹。府治。府试。首府。 ◎ 国家行政机关:政府。官府。 ◎ 古同“腑”,脏腑。 |
上一个:潦潦
下一个:残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