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鹄
词语 | 刻鹄 |
---|---|
拼音 | kè hú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喻仿效前贤。(二)、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解释二: (一)、喻仿效前贤。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既而屠龙适就,刻鵠初成。” 宋 秦观 《贺苏礼部启》:“叹刻鵠之未成,念攀鸿而何敢。”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诏聘太真》:“掩书俯几忆平生,刻鵠初成,画虎还成。”参见“ 刻鵠类鶩 ”。 (二)、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西游记》第三七回:“倘被多官拿住,説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鵠也?”参见“ 刻鵠类鶩 ”。 【刻】字解释: 刻k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缓。 形容程度极深:深刻。刻意。刻骨(感受深切入骨)。刻苦。 不厚道:刻毒。刻薄。尖刻。苛刻。 同“克”④。 笔画数:8; 部首:刂; 笔顺编号:41533422 【鹄】字解释: 鹄(鵠) hú 水鸟,形状像鹅,体较鹅大,鸣声宏亮,善飞,吃植物、昆虫等(亦称“天鹅”):鹄立。鹄望(殷切盼望)。鹄候。 笔画数:12; 部首:鸟; 笔顺编号:312125135451 |
上一个:鱳得
下一个: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