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熟
词语 | 习熟 |
---|---|
拼音 | xí shú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犹熟悉,熟知。(二)、犹惯常。言对某事物看熟听熟,不以为奇。 解释二: (一)、犹熟悉,熟知。 汉 王充 《论衡·超奇》:“著书之人,博览多闻,学问习熟,则能推类兴文。” 唐 韩愈 《答吕毉山人书》:“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於语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九:“田夫、野老、騶卒之所习熟,今学士大夫谢之,以为不屑知, 自珍 获知之,而以为创闻。” (二)、犹惯常。言对某事物看熟听熟,不以为奇。 唐 韩愈 《平淮西碑》:“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旧制:臣下职事小遗闕,止从罚金,虽大臣亦不免,习熟闻见,皆不以为耻。” 解释三: 习熟(习熟) xí shú (1).犹熟悉,熟知。汉 王充 《论衡·超奇》:“著书之人,博览多闻,学问习熟,则能推类兴文。” 唐 韩愈 《答吕毉山人书》:“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於语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九:“田夫、野老、驺卒之所习熟,今学士大夫谢之,以为不屑知, 自珍 获知之,而以为创闻。”(2).犹惯常。言对某事物看熟听熟,不以为奇。 唐 韩愈 《平淮西碑》:“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旧制:臣下职事小遗阙,止从罚金,虽大臣亦不免,习熟闻见,皆不以为耻。” 【习】字解释: 习(習) xí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习。学习。实习。 学:习文。习武。 对某事熟悉:习见。习闻。习以为常。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习惯。积习。陈规陋习。 相因:世代相习。习习相因。 姓。 笔画数:3; 部首:乙; 笔顺编号:541 【熟】字解释: 熟shú sh巙 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饭熟了。 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又特指庄稼可收割或有收成:成熟。瓜熟蒂落。 程度深:熟睡。熟思(经久而周密地思考)。深思熟虑。 做某种工作时间长了,精通而有经验:熟练。娴熟。熟习。熟能生巧。 习惯,常见,知道清楚:熟人。熟悉。熟记(强记)。经过加工炼制的:熟铁。熟皮子。熟石膏。熟石灰。 生 笔画数:15; 部首:灬; 笔顺编号:412515213544444 |
上一个:冰蚕
下一个:祭风